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02节 (第2/2页)
燃香料放进小琴炉里。 于朵道:“各位长辈,我献丑了。” 她的手放上去,很快《阳关三叠》的曲调便响了起来。 常大伯端着茶盏听了会儿,扭头对师丈道:“我记得当年在飞机上飞出国界线的时候,你就说‘西出阳关无故人’!” “你还记得啊?一晃眼都三十多年了。” “忘不了啊,我当时的心态也是如此。你说好好儿的,谁想去国离乡呢?咱们去到漂亮国,人地生疏,一切从头开始。这么些年,说得矫情一些,也是吃尽了苦、受尽了累啊。” 他们当时把老宅和工厂以外的东西都卖掉了。然后换成刀呢儿去漂亮国。 想的是如果以后安稳的话,再回来还有住处、有产业。 结果新华国成立没多久,就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。 打完就到53年了。 在外头也立稳了脚跟,又听说国内□□、五反之类的运动,资本家的日子不好过。 家里就准备待漂亮国暂时不回来了。 然后老二去英国游玩,偷偷摸摸的溜了回来。 还好,他回来后发展得不错。 但就在老父亲想回来看看的时候,一场大风暴又突如其来。 他们辗转得到的消息,老二和二弟妹离婚了。老二带着儿子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。 老二从下就是二少爷、出国后都没吃过一点苦头,回国初期十几年也在仕途上发展得很好。 去了农场,什么脏活、累活都得干。 老父、老母撒手人寰之际都还在为他以及从未谋面的孙子担忧。 好在,那场轰轰烈烈的大风暴终于过去了。 华国和漂亮国也终于正式建交。 他们这些海外游子,可以自由的回国了。 他们联系了大使馆,得到老二的准确消息。这不,趁着孩子们暑假就都回来了。 如今看到老二一家子过得好,二老也可以瞑目了。 常平从进到这后院,就在一旁掌镜拍摄。 他学的就是摄影,这设备也是他带回来的。拍了以后拿去公墓放给爷爷、奶奶看嘛。 拍着、拍着他就发现入镜最多的人成了于朵。没法子,摄像机自己有意识,就爱对着于朵拍。 这简直是神秘东方的缪斯女神啊! 一曲终了,众人给于朵鼓掌。比之前两次的声音都要响亮些。 钢琴和小提琴对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都不算稀奇。 家里孩子也都会的。 但这古琴,确实稀罕些。 常荷和常安一边鼓掌一边喊道:“安可、安可——” 于朵便从善如流地又弹奏了一曲《渔舟唱晚》。 听着熟悉的曲调,常志远问一兄一弟,“可有落叶归根的想法?” 常三叔道:“我们两个还不用急。倒是父母曾有过落叶归根的想法。可又听说之前国内平坟,光是上海就平了40万座。” 大跃进和那十年确实有过这茬事。 常志远道:“公墓不至于。咱们也不可能去农村刨两个坑就把父母葬下去了。这件事交给我来办吧。” 这个事他自然是责无旁贷的。 常大伯点头,“好!” 说完他笑道:“你这个干闺女教养得真是不错。会不会让你觉得,出挑得不想肥水留了外人田啊?” “常宁和于朵是非常单纯的兄妹情。你们两家的儿子也别打她主意啊。” 常三叔笑道:“为什么?” “于朵是个人才。将来出国留学,我也会叮嘱她学成回来,报效祖国的。肯定不会留在国外!” 常大伯和常三叔其实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,看他这么一本正经的拒绝便笑笑没再说什么。 过了会儿常三叔道:“二哥,二嫂那十年就专注培养于朵么?” 如果是这样,自家闺女也可以托二嫂调教一下啊。 常志远道:“不是。” 高敏要有那心理素质,他肯定就带着她去劳改农场了。 他和于朵和高敏的渊源说了说,“这孩子的父母早逝,她是被她师傅费心调教出来的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