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53章 (第2/2页)
心里容易滋生罪恶,也要比普通人更加容易犯罪。 特别富裕的人,因为日子过得太好,他们不t需要为生活奔波,就有时间金钱与精力为恶。 就比如那些乡绅与达官贵族,因为有钱有权还有时间与精力,就想着买卖人口满足个人私欲。 他们知道他们有权有势,可以仗着自己的权势来兜底,胆子就要比普通人更加的胆大。 说来,最惨的还是普通人。 普通人,日子过得还行,为了家庭与生活各处奔波。 他们老实本分,结果却成了这两拨人眼里的羔羊,成了世人眼里最好欺负的人。 …… 再往上,陈不倦一个小知府不好继续查,但是却可以惩治他境内的那些人。 不管是阐扬县的县令,还是涉及这件事的其他人,都在一个月之内抓了起来。 那个乡绅罪大恶极,残害普通的良民,手上人命众多。 仅仅只是杀了,不足以平复民愤,陈不倦就采用了酷刑,把人挂在菜市口示众。 都说乱世需重刑,刑州如今世道比较乱,为了刑州普通老百姓的安危,陈不倦就采用了重刑来解决。 再加上,买卖同罪,卖的死,买的死。 买的人不敢买了,自然卖的人就会少了,被拐的人也会大大减少。 至于担心一些好色之徒,会在起了色心时残杀别人。 那这个时候,酷刑的好处就能够体现他的优势了。 不是担心好色之徒杀人吗? 只要是□□,残杀弱小者,都挂在菜市口处以极刑,自然就没有人敢乱来了。 他残害弱小,陈不倦就用更残忍的方式公开反复折磨他。 看到他凄惨的下场,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自然会老实。 陈不倦处理这些人的手段十分狠辣,加上他触及到了一些权贵的利益。 大家估计是害怕,以后他们也会落到这样的地步。所以在知道刑州的情况后,就有不少人上书弹劾陈不倦。 皇帝对待陈不倦的态度,就是表面上责备他用刑过重,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的处罚。 皇帝对于那些被拐卖的人没有太大感觉,在他看来这个国家的人口很多很多,被拐卖的人只是极少数的一批,并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根本。 他会纵容陈不倦的行为,主要是陈不倦只针对刑州境内。再加上,陈不倦说这样做,有助于提高百姓幸福度。 他说:“一个安稳,和平,富足的生活环境,可以给百姓带来幸福度。百姓就会安分,就会愿意生孩子。不仅能够提高国家人口,同时还能快速让国家富强起来。” 别看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,就觉得古代的男人都能三妻四妾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