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4章 运输机 (第14/23页)
局(nasa)“哈勃”望远镜。机身尾部的货舱门由两扇侧舱门和一扇下舱门组成,下舱门打开后成为与货仓地板相平齐的货桥,可空投货物或从卡车上装卸货物。 c-141机翼前下方吊挂4台涡扇发动机,是世界上第一架使用涡扇发动机的运输机。涡扇发动机在涡轮喷气式(涡喷)发动机的基础上,在压气机部分增加了风扇机,形成内、外函道,一部分空气经风扇压缩后直接从外函道排出,另一部分空气经风扇、压气机、燃烧室和涡轮,仍从尾喷口排出。涡扇发动机飞行速度高于涡桨发动机,耗油率低于涡喷发动机,是两者的折中。“银河”c-5运输机以及现代多种飞机都使用了涡扇发动机。 1990年8月2日,伊拉克军队突然入侵并占领了科威特。为了阻止伊拉克进攻缺乏自卫能力的沙特,美国决定尽快派出部队来阻挡伊军。然而,美国本土距离沙特接近15000千米,运输船队需要14天才能到达,只有空中运输才能快速实现作战目标。美第82空降师领命后,在48小时内便从美本土启程,远程奔袭上万千米,作为快速机动力量首先进入沙特。在接下来的在3个月内,24万装备齐全的军队及保障物资经过“战略大空运”部署到了海湾地区,有效震慑了伊拉克,也为后来的“沙漠风暴”行动做了重要准备。 海湾战争被誉为现代战争史上最成功和最重要的一个空运战例。从“沙漠盾牌”到“沙漠风暴”,美国动用了350架运输机并租借来180架民航客机和货机,投入12700架次空运飞行,累计运输近44万名各类作战人员和44万吨军事物资到战争前线。其中,美国c-141完成了7000余架次运输任务,90%的“运输星”都投入了战争,运送了超过4万名人员和12.5万吨货物,包括美国主力导弹“爱国者”和相关装备。在战争爆发前70天内,美国空军共动用了280架c-5和c-141运输机,日平均飞行300架次,总空运量达20亿吨千米,占美国空军实施的14.5万飞行小时的作战支援空运任务的85%。 除了海湾战争,c-141还大规模地投入越南战争、中东战争、科索沃战争等多个局部冲突,1969年运送过美国“阿波罗”11号宇宙飞船的登月宇航员,1973年将第一批越南战俘运回美国,是冷战期间美国空军机动司令部的空运主力。c-141先后共生产285架,在辉煌了40年后,至2006年底全部退役。 4.9 c-17“空中霸王”:大空运时代的精品力作 c-17“空中霸王”运输机是目前美国最新一款运输机,也是性能最为先进优异的机型。该机凝聚了20世纪军用运输机精华元素,是大空运时代的精品力作。 传世精品 1980年2月,美国空军提出研制一种新型运输机,既可担负起战略运输任务,又可像c-130一样具备短场起降能力,还可运载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所有装备。1981年8月18日,麦道公司赢得了这项计划。第一架原型机于1987年11月开始生产,1993年2月开始交付。 值得一提的是,开发c-17是美国迄今为止历时最久的飞机研制计划之一,从1980年提出需求草案到1995年完成全部飞行测试,一共耗时15年;此外,c-17的研制耗资巨大,在美国军机里仅次于b-2隐形轰炸机和e-3空中预警机,共约155亿美元。如今,c-17单价约2亿美元,算是不折不扣的“贵”族战机。 c-17之所以如此耗资耗时,是因为它的性能实在太过精美。 首先,我们来看看c-17的运载能力。c-17机长53米,高16.8米,翼展50.3米,最大载重78吨,其货舱长26.8米,宽5.5米,高4.1米。经过细心的比较,我们可以发现,c-17外形尺寸和c-141差不多,但货仓尺寸却接近c-5,约是c-141的2倍,c-130的4倍,可容纳3架ah-64攻击直升机。货舱后部的货桥式舱门坡度可调,使车辆可以直接进出,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。例如,在30分钟内,一架c-130可卸载15吨货物,而一架c-17却可超过70吨。此外,普通运输机的舱门承重较低,而c-17的货舱门却能承重18吨,接近c-130的最高载重,因此,18吨以下货物可直接通过舱门货桥进行装卸。此外,货舱地板由铝合金纵梁加强,能运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、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和油罐车等重型装备,也能装载美国陆军最重的装备—55吨重的m1主战坦克。货仓地板上布置了系留环、导轨等设施,这些设施可延伸到货桥,货桥上有降落伞拽出装置,在飞行时放下货桥便可进行空投,这些性能使c-17成为唯一能装载并空投美国陆军新式超大型步兵战车的飞机。 难能可贵的是,c-17不仅胜任战略运输,还具有同战术运输机一样出众的灵活性和短距起降能力。c-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